2017新生心理适应篇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7-09-03动态浏览次数:1847

 

从中学时代走来,每一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从地方中学到高等学府,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;从中小城市、乡镇农村到大城市读书,非常容易产生迷惘感和孤独感;同时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也将由狭窄、单纯变得宽广、复杂,并要求个体拥有更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。面对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大学校园,新生都需要面临一个心理适应过程。针对这个过程,我们有几点建议:

1)积极适应校园内外环境

首先要主动接触校园内外环境。熟悉校园、认识新同学,建立对新校园和新班级的归属感;勇敢的走出"象牙塔",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,有目的的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,从而认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。

其次,要积极调整,选择恰当的对策。大学新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,要从主观上采取积极态度,而不是消极地等待;在调和周围环境和自身之间的矛盾时,要审时度势,有条件地选择改造环境条件,更要合理调整自己的认知观念,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,又不自暴自弃,找到最佳的方案。

此外,对新环境的接纳和适应都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,在这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惑,需要学会求助来解决问题。如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、辅导员、班主任以及信任的学长学姐。

2)积极适应有挑战性的人际关系

大部分新生从小学到中学,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;班主任一任数年,天天相见、熟悉的面孔、相似的语言、习俗,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。跨入大学,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,素昧平生,语言、习俗各不相同;同学间“不一样”变得非常明显,有些想法也难以顺畅的沟通,这对于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,是极不习惯的。

在这一适应期中,新生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,在秉持坦诚、尊重的基础上,积极倾听,使用积极而有效的语言,寻找与对方相似的因素,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,容忍对方有不同的观点,培养个人的幽默感,来提供自己的人际互动能力,适应相较于初高中阶段更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
3)积极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

社会是个"舞台",每个人都是个"角色"。人的社会角色不时会转换,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,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。角色转换带来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评价。新生的生存环境从埋头苦学习的单调空间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,群体间相互模仿、学习、比较的团体从熟悉的小伙伴变成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;自我评价的标准从相对单一的学习成绩变成了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,如特长、人际关系等,这需要新生入学后有个重新评估和定位的过程。所以,新生要积极探索自我认知和评价,实现角色转变,寻找差距,扬长避短,合理找寻自己的位置,为大学阶段中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。

4)积极探索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

大学的学习环境和高中相比呈现内容多、老师监管少、课程进度快等特点。没有了督导员似的中学老师跟前跟后,督促学习;没有了父母一刻不停地唠叨学习;没有了铺天盖地的作业练习,“宽松式”的大学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很多新生一时间无法适应,这需要大学新生学会自己管自己。合理规划学习目标,处理好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者的学习关系;增强自主性,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“引路人”的,讲授的是“知识的精要”,作为大学生而言需要自觉消化吸收上课要点,更要在课外去补充完善整个知识体系。

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,大学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、探索的自由、个性发展的自由。希望同学们能选择顺利度过初入大学的心理适应期,展现精彩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