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始终将勤工助学作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抓手,着力打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平台。今年学校将实施勤工助学赋能计划,推动岗位设置科学化、技能培训系统化、成长路径清晰化,实现勤工助学工作从“保障型”资助向“发展型”育人的转型升级。
4月16日,我校组织召开“勤工砺志 筑梦助学”2025年勤工助学第一次学生例会暨勤工助学之星经验分享会。会议由学工处副处长王娅霜主持,勤工助学指导老师代表、2024年度勤工助学之星、各部门勤工助学学生代表参加会议。
会上,新上岗学生代表陶冠臣发言:“我们要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上淬炼坚韧品格,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”勤工助学指导老师代表高强寄语学生:“要以勤工助学为平台,全面提升综合素质,将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,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。”资助管理中心许楠楠老师详细解读了《勤工助学管理办法》,重点讲解激励政策和后续培训计划。
王娅霜在讲话中指出,勤工助学是学校落实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,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扶,更通过实践岗位锤炼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。她强调,同学们要在工作中涵养“自立自强、感恩奉献”的精神品格,将勤工经历转化为成长养分,实现自我提升与学校发展的同频共振。
在经验分享环节,勤工助学之星获奖学生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岗位上的成长感悟。信息工程学院林泽俊讲述了自己在学校人武部的成长故事,他帮助老师编撰《大学生应征指南》,协助40余名同学成功应征入伍。旅游与康养学院耿静茹在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工作期间,创新工作方式,简化办理流程,帮助每一位丢失学生证的同学重新办理了学生证。
近年来,学校通过优化岗位设置、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,努力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勤工助学机会。目前,全校已设立学生助理、行政辅助、图书馆管理等岗位53个,今年以来共资助学生636人次。2025年学校将为勤工助学学生配套开展AI办公技能、职业礼仪等专项培训,推动勤工助学从“经济帮扶”向“能力赋能”升级,助力学生资助工作有序、高效地开展。


